1.基本情况
1.1学校概况
唐山科技中等专业学校是经省教育厅批准建立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列入国家计划,是一所培养多种技能人才的大规模、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占地41958平方米,建筑面积50388平方米,生均达187平方米,另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及足球场、篮球场等。建有4个校内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有公寓式学生宿舍、宽敞明亮的学生餐厅。
1.2 学生情况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69人,2024年招生49人,毕业生175人,生源主要来自本市及周边地区,学校开设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舞蹈表演、电子商务、运动训练、卫生信息管理等8个专业。年培训规模在1200人以上。
1.3教师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校教职工81人,其中专任教师79名,双师型教师30名,生师比为4:1,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57%,专任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66%,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2.5%,教师素质各项指标比例均已达标。与上一年度相比,本年度教师学历全部达标。
1.4设施设备
学校有集实验、实训、演示、交流、比赛于一体面积达83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实训中心,在实训中心内与企业共建有实践教学基地,信息化教学工作室。能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训教学内容与顶岗实习任务,校企双方结合产品加工与实践操作共同开发项目实训教学案例多个,产教对接共同完成实训教学任务。校内实验实训设备总价值545.2万元,全日制在校生生均设备值7851元,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1.8个,图书馆纸质藏书3.65万册,电子图书4.2万册,本年度新增固定资产总值20.2万元。
2.人才培养
2.1学生发展
2.1.1党建引领
唐山科技中等专业学校联合党支部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这一中心和育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党建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益和办学效益。学校以其校风正、师资高、管理严、质量好跻身于“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学校行列。
以“两学一做”为指导,开展全校性政治理论学校活动。发挥党员先进性,通过党员的带头与辐射,提高全校教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素质。
以亲民服务品牌,培养学生练好技能。服务企业,输送人才,主动融入企业,帮助企业研发产品,指导学生提升技能,彰显骨干党员教师风采。
2.1.2立德树人
学校以“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为目标,秉承“崇德、尚技”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促进就业为宗旨,学生活动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有理想,有目标,有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积极参加党团组织活动,要求加入党组织的比例逐年提高。
开齐开足德育课,坚持每周一节班会课。进一步积淀校园文化。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三风”建设,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引入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扎实开展“抓小事工程”,推进“细节文化”建设,使全校师生在追求精致的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
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我校以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建设为契机,整个校园美化、绿化、净化,校内陈设与布置合理,具有艺术性、观赏性和教育性,整个校园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各类活动精彩纷呈,每月一主题,每周一重点,以主题引领活动,用活动渲染主题。举办一年一度的校田径运动会、专业技能比赛、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举行常规管理教育月系列活动、法制教育月系列活动、入团宣誓活动。积极参加文明风采大赛,连续获得好名次。
学校秉持客户思维理念,建立层次化、网格化、规范化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将学生管理教育与扶贫帮困工作联在一起,每年分期分批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对于病灾户、留守户、单亲户、涉法户的孩子开展精准教育,实施精准扶贫。
抓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班级管理,要求各班级开展“抓小事工程”,通过细化要求,逐项训练,逐个突破,让每个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完善人格,提高文明素养。班级日常管理分解为“宿舍、学风、纪律、卫生、出勤及三操”五项考核指标,期末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的评比,主要根据该班累计分数确定,有力地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
学校相关德育工作人员共计23人、其中包括班主任22人,思想政治课教师数2人、德育工作人员数2人,体育课专任教师数2人、美育课专任教师数2人,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人数249人、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76.5%。
校内测试,文化课合格率99.4%、专业技能合格率98.9%、体质实际达标率为83%、毕业率99.3%。
2.1.3在校体验
各专业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确定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其中包含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积极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
设计企业需要的课程,通过课程中的项目任务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一门课的设计、一个教学情景的设计、一节课的设计、一个知识点的设计、锻炼学生的学习、工作迁移能力,将教学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严格执行《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16]3号)文,做好学生实习工作,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环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将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贯穿学生实习全过程,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能力。
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97.2%、生活满意度98.3%、校园安全满意度97%、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4.8%等。
2.1.4就业质量
2024年毕业生共175人,包括就业(不含升学)人数105人、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人数92人、毕业生就业满意度97.6%、用人单位满意度96.9%、毕业生服务三次产业103人,毕业生就业率为98.5%以上,初次起薪在2737元以上,毕业生就业率比前一年度略有提升,初次起薪提高了289元。
2.1.5升学情况
2024年,52名学生通过河北省单招考试、10人通过普通高考,升入大专院校,升学总人数达62人,比2023年大幅提高。
2.2教育教学
2.2.1专业建设质量
突出专业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学校建立并完善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学校各专业均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本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和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制定了各专业建设规划和每年的年度发展建设实施规划,并在每年度进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专业动态调整,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重点建设面向本地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电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操控、航空服务、舞蹈表演等品牌专业。
2.2.2课程建设质量
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新修订《职业教育法》,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范课程设置,保证课程建设质量。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课程建设遵循的主要标准有:1.将思政课程、职业生涯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语文、数学、外语、健康教育、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2.每学年安排40周教学活动。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3.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4.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5.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